建 材 行 业 的 品 牌 专 家 智 库

 

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品牌建设分会官网

 

扫描关注公众号

扫描关注视频号

会员登陆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立体式”畅通改革管理

创造单位: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创造人:薛忠民 黄再满
参与创造人: 陈志斌 徐波涛 李为 龚思邈 张爽 高玮 杨广波 张媞

 

        摘要:逢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的是如何在大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中材科技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新材料发展平台重要骨干企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战略规划谋好局,凝心聚力挖潜力,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产业整合塑造竞争优势,创新驱动点燃发展新引擎,健全市场化机制彰显经营新活力;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抓手,抓人才凝聚原动力、建机制塑造驱动力、用资本发挥传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改革驱动、管理创新、团队建设和资本运营,不断发掘科技、资本、产业之间的衔接纽带,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积极构建生态化良性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
        

        企业简介: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28日,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板块重要骨干上市公司, 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发源地,是我国国防工业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配套研制大型基地,引领着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作为原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和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三个国家级科研院所转 制,秉承改革的基因设立,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现已从科研院所成功转身为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积极发挥“改革先锋队”作用,在推进国企改革工作中出实招、求实效,通过挖潜力、炼内力、强动力畅通“改革三力”路径,汇聚改革力量,践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格局。


        一、坚持积极统筹推进,多方协同凝心聚力挖“潜力”


        1.巡视整改打开深化改革新局面


        2020年3月,中材科技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经过18年的发展,公司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6月,逢国资委党委第四巡视组进驻中国建材集团开展巡视工作,作为集团新材料板块重要骨干企业,中材科技党委高度重视,按照政治巡视问题清单框架,全面查找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方面的差距,组织全级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通宵达旦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处僵治困”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管理链条等推进国企改革六大方面, 查找了28项问题,有针对性研讨制定了62项整改措施,并逐项明确了整改时限、牵头部门、责任人和奖惩措施,形成了今后推进改革工作的方向和指引。2020年底,正式形成了《中材科技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台账》,涉及35项内容、56个工作举措,全级次企业共形成192项内容、342项工作举措。正是这次巡视使中材科技党委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大胆推进改革工作,以求真务实作风,克服疫情时艰,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铺开了公司推进国企改革工作的生动局面。实践也再次证明,改革必定推动发展,公司 当年度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接近翻番、突破20亿元关口。


        2.战略规划再定位谋篇布局新发展


        有了战略定位就有了奋斗目标。公司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与战略规划目标相比,营业收入目标完成率117、净利润目标完成率133、ROE目标完成率110、人均产值目标完成率124,所属玻纤、叶片两大主导产业,相继跨入10亿元级利润平台,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银奖等重大科技奖项。2020年初,公司全力策划“十四五” 战略规划,确定“3461”战略目标,坚持“价值型、创新型、国际型”定位,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赛道,持续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产品升级,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上半年, 公司总体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00~120 ,改革效应充分显现。


        3.经营业绩差异化考核呈现新突破


        在“十三五”期间,公司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形成了产业发展和创新孵化两大平台,产业发展平台企业侧重在做强做优做大方面发力,创新孵化平台企业侧重立足于“四个面向”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力。为引导两类企业沿着既定战略方 向发展,同步设立了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打破长期以利润为主的单一考核体系,公司对于创新孵化平台企业,尝试增加两大变革举措,提升年薪计算基数和单独增加10分科技创新指标,得分直接累加计入考核总分,差异化考核雏形初 现。2021年初,公司修订《所属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所属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管理办法》,改革考核机制,进一步做实差异化考核,实施了七大变革,产业平台企业经营管理类指标比重提升至80,业绩考核系数主要体现经营效率;创新孵化平台企业科技创新指标比重提高至40,同时对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给予加分;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在计算净利润、经济增加值 指标时予以100加回,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释放活力,提升效率。


        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多管齐下精准施策炼“内力”


        1.产业整合塑造竞争新优势


        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公司通过内生孵化设立了锂电池隔膜产业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相关材料领域,为快速形成规模影响力、提升行业地位,公司于2019年外延并购湖南中锂,产能跃居行业前三。2020年底,鉴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爆发趋势,为进一步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巩固行业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根据客户市场特点,策划实施了两个公司整合,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同步增资,此次整合进一步深化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股权、民营资本、员工持股平台分别占比66.96、26.02 和7.05,股权架构及治理结构层面实现了“央企实力”、“民企活力”、“骨干动力” 的有效统一,形成了清晰、决策高效的统一平台,经营管理层面降低了负债率、提升融资能力,降低了财务费用、提升了盈利能力,进而实现市场、技术、人员、管理等资源全方位融合扩大优势,建立“总部+N 个工厂”的管控模式,提高决策及管理效率,以全新的运营模式参与头部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还为后续引进战略投资者奠定基础。


        今年上半年,新中材锂膜在市场、技术、成本、管理、团队等方面的整合优势全面呈现,盈利能力凸显,快报数据显示,半年度利润已经超过5000万元,超过设立以来年度利润最高水平。


        2.创新驱动点燃发展新引擎


        作为科研院所转制设立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秉承创新基因,综合施策,鼓励创新,以科技创新助力发展、以发展反哺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一是坚持投入。从设立初期每年保持4左右的科研经费保障,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更是确保投入比例不降,为此,每年将研发投入经费比例作为考核指标写入企业年度目标责任书,还设置了科研经费投入同比每增0.5给予专项奖励等举措。二是设立研发专项经费。由总部每年专项划拨科研项目支持经费、专项核算和验收,现已由起初的1000万元/年增长至5000万元/年,累计支持65个科研项目。三是开展创新合作。深入开展集团内外部协同创新。南玻有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项目加强内外部共建,组建标准认证技术研究院;探索“产业技术联合创新团队”模式,打通技术链与创新链。北玻有限、泰山玻纤、成都有限与浙江大学等9家大学合作开展协同项目。四是加快模式创新。北玻有限通过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牵引,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深度合作,持续提升树脂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技术优势。苏非有限创新业务模式,共建非金属矿工程中心及产业研究院,促进发展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产业。五是配套实施激励机制。发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暂行办法》,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激励政策。公司设置产业孵化专项奖励,矿物材料深加工、电力复材两个新产业应运而生,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人、内部管理和技术骨干参与投资,成功孵化设立了股权多元化的法人公司,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逐渐走入快速发展轨道。南京玻纤院成立创新孵化中心,按照4号文实施了科技型企业项目分红;北京玻钢院积极推动“科改示范”行动任务落地,“应用尽用”激励工具,包括模拟法人制、使用风险抵押金、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远化发展。


        在上述创新支持机制的相互作用下,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攻关“卡脖子”难题,承担的6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现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70项,其中发明专利437项;颁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9项、国际标准1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1项。高端PCB用特种电子玻璃纤维及制品、耐热高强度锂离子电池隔膜两项科技成果列入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关键材料。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北玻有限配套“奋斗者”号动力装置的导管,通过万米深水试验;南玻有限高效玻纤过滤纸支援应用于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空调系统和医疗仪器设备;中材叶片自主研发的、单机兆瓦最大Sinoma85.6海上全玻纤叶片顺利装机。


        3.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彰显新活力


        公司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做实“价值型总部”的目标,出台一系列改革“实招”,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组织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试行员工竞聘上岗、开展岗位公开招聘,全面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在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方面,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是大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所属北玻有限作为“科改示范”企业,2020 年率先完成全级次企业经理层签约,根据经理层岗位职责及工作分工,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占比至少80,实现“一人一岗”“一岗一表”个性化考核,全面激发经理层活力效率。二是积极开展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总部“先行先试”,率先实施中层干部和员工竞聘上岗,在将原有11个职能部门优化、整合、精简为9个基础上,针对其中8个职能部门(纪检部门除外)15 个中层管理岗位实施竞聘上岗,竞聘最大人选比例达1:4,真正打通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实现了“有上有下”的结果。今年4月,公司发布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聘任文件, 标志着公司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关键举措——管理人员竞聘 上岗工作圆满完成。与此同时,选取职能调整较大的两个部门共9个岗位试行员工竞聘上岗,鼓励其他部门员工参加该岗位竞聘,最大人选比例达1:4,真正实现了员工“能进能出”。所属企业“同频共振”,积极响应开展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泰山玻纤对35个单位(部门、事业部、分厂等机构)65个岗位开展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最大人选比例达1:7;苏州有限对职能部门7个管理岗位开展竞聘上岗,最大人选比例达到1:4。上半年,全级次企业通过竞聘上岗方式聘任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占新聘任人员总量的 48,竞聘上岗已成为改革关键举措,“能上能下”“有上有下”已初步实现常态化。三是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上半年,总部开展了面向所属企业和社会的10个岗位公开招聘工作,全级次企业公开招聘人员比例达到100,市场化用工形成常态。


        中材科技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深化了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市场化经营机制,真正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 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


        三、坚持增强企业活力,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强“动力”


        1.抓人才凝聚“源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通过营造人才发展积极环境和重塑人才培训培养机制凝心聚力保障公司发展,让人才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承继三家原国家级科研院所既有人才优势和资源基础上,公司呼应改革大势,紧抓新时代下人才发展规律,持续优化人才政策,通过致力于打造从单一科研人才向经营管理及复合型人才拓宽的管理体制、从单一自身培养转变到同步引进兼收并蓄、从“一把尺子量到底”向差异化考核以及“1+N”多元激励体系的转变、形成产研板块之间优秀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举措并付诸实践,打造了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切实打开了人才成长空间。


        为解决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属各类型板块企业人才需求不同等实际问题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矛盾问题,中材科技将人才培养工作提升至战略层面采取统一指导、分板块实施的策略。在顶层设计层面,着力打通优秀人才流动机制,在产研板块之间、产业板块之间、上下级企业之间、外部机构挂职交流等畅通渠道,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大力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十三五”期间,公司70后、80后占比大幅提高至62,尤其是已有4名80后干部担任了重要板块企业的主要领导岗位,从组织层面推动尽早给优秀年轻人才交任务、压担子、搭平台、促成长,优化了人才结构和梯队建设;打通技术发展通道,构建人才职业生涯通道;划拨专项经费保障科技人才全力投入科研事业;在举办训练营、讲堂等载体形式提升能力的同时,配套实施人才教育培训积分 制,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参加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境外研讨班等高层次班,着重拓宽视野, 提升综合素质,现已形成了“上下左右前后联动呼应”的人才涌现局面。在产业板块,着重打造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在市场竞争中接受洗礼考验,将理论化学习逐步转向实战化为主的精英训练,建立起内训师队伍,梳理形成一线员工操作培训标准化、职业化体系。在孵化平台板块,在充分利用各高层次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体人才队伍水平提升的同时,创新用人模式,成立产业创新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效创新团队;实施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评聘制;实施 师傅带徒弟、导师制;将专业知识形成特色课程体系;设立 青年创新平台和基金;鼓励在参与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的选拔中历练等。截至目前,已涌现出行业优秀企业家若干,百千万人才2名、杰出工程师青年奖1名(全国30名)、叶片行业国际知名技术专家1名,累计60余人获国务院政府特贴殊荣。


        2.建机制塑造“驱动力”


        本着强化正向激励的导向原则,公司围绕激励机制建设形成了短期与中长期激励结合、专项激励与经营策略结合的激励体系。一是改革年薪核定机制。建立以资产、收入、利润为要素的年薪核定模型,并根据所属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类型等因素差异化设置年薪核定机制。二是紧跟经营策略,配套专项激励机制。如设置锂膜生产线建设奖、激励团队加快建设进度,设置2019年“冲锋号”奖励、号召所属企业多做贡献冲刺10亿元利润平台,设置2020年“业绩动员令”奖励、克服疫情时艰保增长,设置2021年“挑战号”奖励、鼓励企业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大力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2016年,结合泰山玻纤资产重组契机,在上市公司平台开展核心骨干人员参加为期3年的“启航I号” 员工持股计划,现已全部解禁。同年,在新设立的锂膜主导产业公司引入了核心骨干员工持股。2018年,创造性的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现已有4家所属企业、3000名员工享受到超额利润,经过3个完整年度的运行,泰山玻纤成为第一个取得资格并全面实现三期考核指标、满额兑现超额利润分享的企业;中材叶片成为首家连续获得两期奖励的企业;北玻有限达成第二期考核指标;南玻有限首获超额利润分享。南玻有限、北玻有限积极按照《国有科技型企业分红和股权激励暂行办法》分别在“可扩展轻钢营房系统技术项目”创新团队实施项目收益分红和创新性的针对科研人员实施了“股权出售”和“股权奖励”。北玻有限还积极落实“科改示范” 行动,在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预成型体模拟公司实施项目模拟法人制。


        激励机制的探索和实施,激发和提升了企业效率和活 力,稳定了核心骨干,有效推动了公司业绩增长,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108.6、411.8 ,人工成本利润率增长92.8,人事费用率持续下降,市值增长近4倍,经营业绩显著增长。


        3.用资本发挥“传动力”


        公司自上市以来,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了三个“五年跨越式发展”,历经 2006年上市、2010年定增支持主导产业发展,2015年资产重组,三次共配套募集现金超过30亿元, 每一步跨越均使得公司的规模与收入呈现数倍增长。2020年末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关键指标均比公司设立之初增长100倍。


        公司坚持“资本+产业”的产融结合思维,赋能产业链, 将资本市场作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杠杆支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2016年,公司圆满完成定向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收购泰山玻纤100股权,同时向多家PE机构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建设泰山玻纤生产线及补充营运资金,作为公司风电叶片等产品的上游供应商,本次收购是在玻纤及复合材料领域整合,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及全球知名品牌上市平台的重要一步。实现了在上市平台内将产业链补强和玻纤及复合材料领域产业链 及价值链的整合,成为玻纤及复合材料领域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唯一上市平台,奠定了作为集团旗下新材料平台的定位。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实现优质国有资产向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集中,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改无边界、革不停止,公司将继续秉承改革和创新的基因再出发,始终以“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为使命,秉承中国建材集团“创新、绩效、和谐、责任” 的核心价值观,倡导“敬畏、感恩、谦恭、得体”的行为准则,坚持“价值型、创新型、国际型”公司定位,重点发展战略新材料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改革驱动、管理创新、团队建设和资本运营,不断发掘科技、资本、产业之间的衔接纽带,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积极构建生态化良性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

网刊

BANNER